不少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可爱的宝宝似乎变成了一个“贪吃狂魔”。不管是自己的小手小脚、衣领袖口,还是身边的玩具、奶瓶,只要是任何TA能够到的东西,都会无一例外地“逮啥啃啥”,拿到就塞嘴里品尝一番。难道是宝宝太饿了吗?还是“牙痒痒”?家长们不必太担心,其实这往往意味着宝宝的“口欲期”到了!
什么是宝宝的“口欲期”
01
什么是“口欲期”?
“口欲期”,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宝宝喜欢吃东西的时期。这是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人性心理发展的第一个分期,也是每一个宝宝都会经历的一个正常过程。
02
为什么会出现“口欲期”?
婴儿的口周神经比手部神经发育更早,所以婴儿的神经发育是先以口腔为中心向身体周围拓展的。
“口”对于这一时期的宝宝来说是最主要的 探索世界的工具,他们通过口来 探索和体验周围的环境。所以这个时期孩子出现吃手吃脚、往嘴里塞东西、啃咬东西的情况,不必太过担心,这是孩子在通过吮吸、咀嚼、吞咽、咬等口腔活动,来获得本能欲望的满足。
03
“口欲期”的时间和表现
一般来说,“口欲期”这个阶段约发生在婴儿出生后 0到18个月,但由于家庭喂养方式等不同,每个宝宝“口欲期”的持续时间也不一样。大多数 在2岁之前就会结束,进入下一个心理阶段。处于“口欲期”的宝宝,所有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口上,也就是 “拿到什么都往嘴里塞”。
如何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塞入嘴里的东西不干净或是不下心吞咽异物不安全,往往会强制夺走宝宝正在咬的物品,或是对宝宝大声呵斥、命令其不允许乱吃东西。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会让宝宝因为口欲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一系列负面后果。那么,爸爸妈妈该如何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呢?
01
保证宝宝入口物的安全和清洁
这一时期的家长,可以 适当“放纵”宝宝乱吃乱咬的行为,但一定要 筛选出不容易吞进肚子或是太硬的玩具给宝宝玩,并做到所有玩具都定期清洗消毒。另外,宝宝最爱咬的小手更要时刻保持卫生清洁。
02
多准备一些可以“吃”的玩具
爸爸妈妈可以多找一些 “替代品”, 比如安抚奶嘴、牙胶、咬咬乐、磨牙环等,来满足宝宝的需求。尤其是在宝宝出牙期,这样既满足的宝宝口欲期的心理需求,又能缓解宝宝出牙期的不适,帮助乳牙的萌出。
03
转移注意力
引导宝宝用 正确的方法玩玩具,比如宝宝要咬摇铃,就尽量声情并茂的吸引宝宝注意摇铃是可以摇出声音的,宝宝要咬喇叭,就示范宝宝喇叭可以吹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适当转移宝宝咬东西的注意力。
04
与口欲期宝宝多增加身体接触
妈妈与儿童身体的接触,可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这一时期妈妈可以通过增加对宝宝的 爱抚、拥抱等接触,来让宝宝感受到关爱,增加宝宝的安全感和心理的满足感。
05
尽量母乳喂养,不要过早断奶
母亲乳房,是婴儿获得性快感的源泉。在口欲期,尽量母乳喂养, 不要过早断奶。过早断奶会让婴儿得不到口欲的满足,而需要更多地寻求外物的来满足。
宝宝“口欲”得不到满足的危害
家长如果在宝宝的口欲期贸然用简单粗鲁的方式去制止,就可能会导致孩子因口欲得不到满足而使“口欲期”过度延长,并在孩子成年后进一步发展为口腔不良习惯。口腔不良习惯种类很多,其中有些不良习惯会导致骨骼、肌肉、牙齿等方面的改变,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吮指习惯
一般认为,在2岁以前的吮指不属于口腔不良习惯,但如果这个动作持续到3岁以后,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导致明显的错颌畸形。
咬物习惯
多见行为是咬铅笔、咬指甲,还可见咬衣角、被角、枕角等。
咬唇习惯
咬唇多发生在6到15岁之间。咬下唇会表现为开唇露齿,上唇短而厚,上前牙前突和下颌后缩等症状。咬上唇容易造成上前牙舌倾、下前牙唇倾、前牙反颌下颌前突及近中错颌等畸形。
舔牙习惯
舔牙习惯可增大舌肌对牙齿的作用力,使局部牙齿倾斜,出现牙间隙,严重时形成反颌。如果同时舔上下牙则形成双颌前突。
其实孩子长大后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由于婴幼儿时期得不到心理满足引起的。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给予孩子更及时的回应和更高质量的陪伴,用心理解孩子的行为语言,静候孩子渡过每一个成长的阶段。
*本文内容来源于:上海科学育儿指导。;上海学前教育网《宝宝咬东西并非坏毛病》《该吃手时就吃手》;济南市中心医院《宝宝乱吃东西 N招对付》。
*封面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重庆8名小学生溺水身亡:夏天来了,这份防溺水安全手册一定要看 2020-06-25
父母课堂|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刘勇赫智力开发课《狭路相逢》 2020-06-25
暑假能否带孩子旅游?张文宏医生给出建议 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