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困惑地问:“ 我的孩子学习挺努力的,可是,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品质,家长一定要重视这4点!

浓厚的学习兴趣

想要有良好的学习品质,首先一定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这些知识,应该说98%的孩子都不成问题,都很正常。但是我们看到,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我们通过所有的作业体验,一次一次地练习,让孩子受伤,痛恨学习,这是我们给他最大的一种伤害。

因此,我们要反复强调:你给予孩子的是什么?你一定要让孩子保有学习的兴趣。孩子可以考80分没有关系,但是他对学习却有无限热情,就像古人说的,学而不厌。因此不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充满无限的学习兴趣,可谓是重中之重。

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兴趣的力量。一旦他对这个事情入门的时候,他才会真正有兴趣。到那时候就不存在说负担重不重,困难不困难,那是真兴趣所在。

良好的学习习惯

谈到学习品质,还要关注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发展中的习惯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习惯就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他需要有自己的思维品质。老师这么说的,他这么记着。缺少停留,缺少自我思考、消化、质疑,没有重组构建。比如,在家的时候,家长可以多问孩子为什么;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探究,一定让他去思考问题。

有效的学习方法

说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孩子真是各有各的不同。这个方法,无所谓好坏,适合他的,他习惯的,然后又能起作用的,就是好方法。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出两条,让他用那样的方法去尝试。

敏锐的信息素养

如何让孩子们能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甚至于创造信息的信息素养也是不能忽视的。

同样的信息,大家一块听,一块看的东西这么多,有一些人就有收获和提升的,有一些人经历后却毫无所得。其原因就是他缺乏信息素养,不懂得在众多的信息中如何抓取、如何整理和运用。

有些人曾说过,不管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现在都是看谁能够充分地利用资源,能够很好地去整合信息,他一定会获益匪浅。

这些方面

父母也需要关注

尽可能地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自主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我们需要硬件支持,当然也需要有软思考。这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更多的空间平台,让孩子开阔起来,超越小学教育的范围,超越小学校园的围墙。

但是现在,不管家庭还是学校,强加给孩子很多东西。我们到底该不该给他强加?一种观点就是说不能太多的占据孩子的时间,为什么呢?

我们不占据它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太欠缺一种思考的时间和自主的状态,没有自主的经历,他就不可能独立成长。我们大人给他很多的关注,更多的是给他智力上的提升,孩子却没有智慧。

因此,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要给他关注,同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自主。

不要拔苗助长,要尊重规律把握尺度

家长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就是好心好意、全心全意地拔苗助长。孩子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成长过程。你使劲让他上这班那课,把他弄得很疲惫,根本谈不上学习效率,不过是花钱买家长的一个心安:“人家都学了,我不能不学”“听懂一点儿算一点儿”等等,所以做父母的,要把握火候。

我觉得很多东西不可一概而论,比如说有些孩子进行语言类的学习,进行一些特长、专长、艺术类的学习,我觉得都可以。

但要把握尺度,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适当引领他,针对孩子的特点、实事求是地进行综合设计考量。

一定不要忘记教育的本源

我想起家长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想问家长:“既然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那么您想让孩子跑到哪去?终点是哪?”我觉得现在很多家长的问题是没有想明白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一种享受的福利,但在如今的社会很难体会到这一点。教育孩子,首先要教孩子“做人”,然后才是“学文”,如今教育最大的迷失是忘记了教育的本源。

建议家长让孩子做两件事:读书、旅行。前者可以增长智慧,后者可以增长能力。人成长中最有用的经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高人说话”。

其实,孩子就像一棵树。

至于这棵树,今后结多少果子,结什么果子,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我就知道它是一棵树,我就要给它补充一颗树成长的营养。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给这棵树足够的关注与营养。

图文来源 | 家庭教育之声;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