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是所有亲密关系的特征中最难识别的特征,很多控制者都不会承认自己有控制的行为。
比如自卑、焦虑、逃避等等,这些特征很容易自我发现。而控制往往很难自我承认,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自己的“控制行为”是控制。
控制会被穿上很多漂亮的外衣。
最常见的是:付出。因为控制者无论是对伴侣还是对孩子,都替他们安排好了他们的生活,也做了很多决定,家务、经济上都是做了许多,付出了特别多。
所以,当他们没有得到相对应的情感反馈时,就会心生委屈,觉得是别人人品有问题,而不会认为是自身的控制行为本身有问题。
他们会想:
“我都付出这么多了,为什么你一点表示都没有?”
“你就是太自私了,才看不到我的好。”
一旦是妻子有控制的行为,谈到控制这一点时,她会反驳:
“哪个女人不想当一个被照顾的小女人,要不是我丈夫这么窝囊,我怎么会这么强势?”
“强势都是男人逼出来的,都怪我丈夫太没有能力了。”
所以,控制者往往很难察觉到自己控制的行为,反而会找到很多的原因来解释,把“控制”合理化。
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格外在意亲密关系里的权力,渴望自己能拥有支配的力量。本质原因有两点:
第一,高自恋,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弱的一部分,所以会用完美来伪装自己,拒绝承认自己身上存在的任何问题;
第二,高焦虑,他们很害怕失控,所以想要一切都围绕着自己设定的秩序去运行,坚决不妥协。
但在家庭中,重要的是感受的被接纳。也就是说,伴侣在你面前能否轻松、自在、舒适,感受到自己被你爱着,这个因素决定着你们的婚姻质量。
当你采取控制的行为时,伴侣会感受到压抑,觉得自己在你身上感受不到接纳,他的任何行为都不被你允许,还总被你否定、指责,你的强势让他感受不到被需要,你的任何决定都不会去听从他的意见,所以他感受不到被你爱着。
而对于有控制行为的人,他们考虑的视角是自我的视角,很难和伴侣共情,看不到伴侣内在有什么感受,也会忽略伴侣内心痛苦,反而把伴侣内心的柔软当作是弱小和怯懦。
因此,伴侣感受到不被理解、行为总受限,认为控制者以自我为中心,就会选择分手、离婚。
其实,有控制行为的人,并不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他们其实清楚但不愿意承认。
他们在择偶的时候,选择的伴侣一定不是性格很强势的,他们能意识到自己无法掌控,所以会偏向于选择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伴侣,他们的潜意识会告诉她们这类人可以被控制、容易被掌控。
所以,会有一种现象:性格强的女性,配了一个性格偏弱的丈夫。而在婚姻中,前期的妻子压制,丈夫妥协,他内心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反抗,以激烈的离婚为手段,想要逃出控制。
善用控制手段的人要想幸福,就需要走出内心的高自恋状态,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过度强势”的问题,学会看见伴侣的感受,尊重伴侣的意见,打破自我内心的设防,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只有学会如何真正去爱另一半,而不那么自我,才会获得婚姻的幸福。